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生工作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
【团委】安全指南——筑牢安全防线,守护日常每一刻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  

安全,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。无论身处何种场景、参与何种活动,只有将安全放在首位,才能让每一份计划顺利推进,每一段时光平安度过。这份安全指南,为帮助你识别潜在风险、明确防范要点而准备,愿它能成为你身边的“安全提醒器”,让平安始终与你相伴。

一、人身安全:筑牢“防护墙”,出行更安心

人身安全是所有活动的基础,哪怕是日常小事,也藏着需要留意的细节:

⑴日常出行防意外:独自走夜路时,选择路灯明亮、监控覆盖的路线,背包斜挎在靠里侧的肩膀,尽量不要佩戴降噪耳机;乘坐电梯时,若遇陌生异性单独同行,可等下一趟或按住“开门键”让对方先出,避免密闭空间风险。

⑵公共场所避风险:去景区、商场等人员密集处,提前记住逃生通道位置;遇到人群拥挤,双手交叉护在胸前,顺着人流缓慢移动,切勿逆向穿行或弯腰捡东西;发现有人跟踪,可走进附近店铺、超市求助,或假装打电话联系亲友。

⑶意外处理有技巧:被尖锐物品划伤时,用干净纸巾按压止血,伤口较深需及时就医(不要用酒精直接涂抹,会刺激组织);高温天气出现头晕、心慌,立即到阴凉处休息,喝淡盐水降温。

二、网络安全:守好“虚拟门”,冲浪不踩坑

网络是当代“快乐源泉”,但隐藏的风险需时刻警惕:

⑴账号密码护周全:微信、支付宝、校园网等重要账号,密码别用生日、学号等简单组合,不同平台密码要区分;开启“登录提醒”功能,发现异地登录立即冻结账号并修改密码。

⑵信息发布留余地:朋友圈晒旅行照片时,不要暴露高铁票、酒店房卡(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);发定位不要用实时地址;晒宿舍、租房环境时,避开门牌号、阳台标志性物品(防止被精准定位)。

⑶设备防护不松懈:连接公共场所WiFi时,不登录网银、校园缴费系统,优先用手机流量;手机、电脑别装非官方渠道的APP,尤其警惕“破解版”软件(可能携带病毒窃取信息)。

三、防诈骗:擦亮“火眼金睛”,守住钱袋子

诈骗套路多,这些“新陷阱”尤其要警惕:

⑴兼职实习防套路:看到“在家剪辑视频日赚300”“校园代理月入过万”等信息,先查对方是否要求“交押金”“买工牌”——正规兼职不会让你先掏钱,凡是“高佣金、低门槛”的任务,十有八九是刷单诈骗。

⑵亲友求助多核实:接到“辅导员/老师”电话,说“你挂科需要交钱改成绩”“同学住院急需垫付医药费”,别慌!先挂电话,通过班级群或辅导员本人确认;遇到“家人被绑架”“涉嫌违法”等紧急情况,要求视频通话核实,拒绝“保密不让告诉他人”的要求。

⑶消费陷阱别轻信:收到“快递丢失,双倍赔偿”的短信,附带的链接不要点击,正规赔偿会通过购物平台官方渠道处理;直播间“秒杀”“限量款”商品,先查店铺资质,别直接微信转账。

四、防溺水:亲水有“边界”,快乐不冒险

夏季亲水虽惬意,安全规则必须牢记:

⑴正规场所细核查:去游泳馆、水上乐园,先确认救生员在岗;提前了解泳池水深、水温,下水前做10-15分钟热身运动;穿救生衣时,系紧腰带和胸前卡扣,不要把充气游泳圈当救生设备。

⑵野外水域绝对禁入:水库、河流、池塘看似平静,水底可能有暗流、淤泥、碎石,哪怕会游泳也不要下水!岸边湿滑易摔倒,一旦抽筋很难自救;看到他人在野外游泳,及时劝阻并远离。

⑶遇险自救有方法:意外落水别慌张,保持身体漂浮,大声呼救;被水草缠住时,不要挣扎,慢慢解开或屏住呼吸下沉摆脱;发现他人溺水,不盲目下水,找竹竿、长绳、空矿泉水瓶捆成的浮具递过去,同时喊人帮忙。

五、寝室安全:共同守护,筑牢集体生活防线

寝室是集体生活的重要空间,这些安全细节要时刻注意:

⑴用电安全守规范:插座不能同时插多个大功率电器,避免短路起火,购买插线板选择3C认证的正规品牌,不使用“三无”产品;睡前检查电器电源,拔掉充电器、电热毯插头。

⑵防盗防窥要注意:无人在寝室时要锁好门窗,警惕陌生人进入寝室,对自称“查寝”“维修”的人员,先通过电话联系宿管核实身份,确认无误后再开门;书包、钱包等随身物品不随意放在桌面,贵重物品,如电脑、手表等,锁入柜子。

⑶物品存放要规范:合理使用寝室空间,不堵塞消防通道和门口,行李箱、杂物有序摆放,保持通道畅通;零食、水果及时吃完,避免存放过久变质招虫,尤其夏季不要在寝室囤易腐食物;易燃易爆物品,如酒精喷雾、打火机等,远离热源,酒精消毒后及时通风。

安全是有美好体验的前提。希望这份安全指南能成为你生活中的“贴心伙伴”。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将安全牢记心间,在阳光与欢笑中,度过平安、健康、充实的生活。

(投稿:植物保护学院学生团委)

(编辑:植物保护学院学生会)

(一审:晁 璐)

(二审:陈志强)

(终审:李昊书)